網站地圖
逢甲大學

遊戲化你的大學生涯,多嘗試,多體驗,多感受,才會更精彩

deco

遊戲化你的大學生涯,多嘗試,多體驗,多感受,才會更精彩

2025.09.04
國際移動

大學任你玩四年?這句高中師長們的最大謊言相信很多人都聽過,但我認為也對也錯,單看你怎麼定義「玩」這個字。

全球最大學生創業競賽 三週完成能打動投資人的創業提案

大二下時,我有幸錄取由史丹佛大學、加大柏克萊分校、Google等國際知名大學與企業共同合作的「歐洲創新學院」 (European Innovation Academy, EIA) 舉辦全球最大學生創業競賽。2024年在葡萄牙波多大學經濟學院舉辦,活動要求在三週的時間內做出一個完整且能打動投資人的創業提案。在過程中,我與來自荷蘭、美國、愛沙尼亞的夥伴組成跨國團隊,共同開發一款智慧自行車尾燈的最小可行性產品,透過多種感測器即時感知環境,提醒騎士並保障行車安全。

與分別來自荷蘭、美國、愛沙尼亞的夥伴們組成跨國團隊,來自不同背景的我們來帶著各自的專業與文化視角,常能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
與分別來自荷蘭、美國、愛沙尼亞的夥伴們組成跨國團隊,來自不同背景的我們來帶著各自的專業與文化視角,常能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
講師說明不同文化在溝通方式上的差異,有的國家偏「直接溝通」,有的國家偏「隱晦、依賴背景理解」。

講師說明不同文化在溝通方式上的差異,有的國家偏「直接溝通」,有的國家偏「隱晦、依賴背景理解」。

對我而言比賽期間最挑戰的部分,莫過於要用英文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夥伴和教練開會討論。在這裡也想鼓勵學弟妹,語言從來不是天賦,而是一種習慣;不敢嘗試的風險,才是最大的風險。

對我而言比賽期間最挑戰的部分,莫過於要用英文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夥伴和教練開會討論。在這裡也想鼓勵學弟妹,語言從來不是天賦,而是一種習慣;不敢嘗試的風險,才是最大的風險。

這邊的環境讓我觀察到矽谷的創業文化強調「快速試錯」,著眼於新創的長期發展潛力;相較之下,台灣的創投仍普遍偏好財務結構已經穩健的團隊。當然這與國內市場規模及本土產業結構相關,但也反映出台灣在新創生態發展上的不同思考方式。

Zero to maker 連續二年參與「海峽兩岸創客競賽」

我分別於大二和大三暑假參加海峽兩岸創客競賽,這是一個由同濟大學、逢甲大學、福州大學攜手聯合主辦的創客大賽。創客(MAKER)指的是一群酷愛科技、熱衷實踐的人群,以分享技術、交流點子為樂,也是一種「知行合一」的新型教育理念。這個競賽有開源創新、結構挑戰、建築數字未來、人工智能、減塑行動及數智時代永續交通等賽道。

在兩次競賽中,我的團隊分別以永續材料與交通科技提出創新提案。過程中,在和其他團隊交流過程時,我發現每一個Maker都有各自不同的起點,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:從內心產生的一個想法「我想要自己做一個這個!」這個簡單的想法驅動大家自發性的自學知識和技能,一點一滴打造作品,這就是一個「Zero to maker」的過程。

大二和大三暑假參加海峽兩岸創客競賽,圖為逢甲團隊在上海同濟大學頒獎典禮後的合照。

大二和大三暑假參加海峽兩岸創客競賽,圖為逢甲團隊在上海同濟大學頒獎典禮後的合照。

競賽會是實踐創意的最佳舞台

大學生涯是進入職場的前哨戰,而身為學生的我們有很低的犯錯和嘗試成本,可以好好把握這四年多探索未知的領域。課餘時間的我參與了很多活動競賽像是英文簡報比賽、PMI專案管理競賽、Maas和泰數據黑客松、RYLA矽谷研究所研習營、台積電的青年逐夢計畫、廢柴機器人競賽、戰國策創新創業競賽和高爾夫球大專盃等。這些原本對我都是陌生的領域,正是因為多方嘗試,才能獲得新的視野與可能性。

其中對我印象深刻,也想推薦大家參與的競賽活動包括

  • 中區跨校創業家週末:由逢甲大學創新創業學分學程與夢種子e-Hub創業港舉辦,這是一個刺激的三天黑客松式創業挑戰,訓練快速驗證與落地能力。邀請業界人士參與,從市場調查、蒐集相關數據到結合講師的傳授,參與的團隊要在短短54小時內完成提案。
  • 大專生模擬創業計畫:由教育部推動的「大專校院創新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」。這是個把「創業」搬進大學的機會,讓學生用真實的資金和團隊運作,去模擬一個小型新創公司的創業過程。我們團隊以 「可以借,為什麼要買?」 為核心,投入 10 萬元打造 Airsupport 共享平台,結合共享與永續的概念,讓「租借」成為一種更聰明的生活方式。過程中我們不只是寫企劃書,而是踏入市場,設計出平台雛型,思考使用者需求。
  • Red Bull 飛行日:這是一項由紅牛公司主辦的全球性賽事。 參賽者需要設計、製作並駕駛自製的「飛行器」從高台上躍下海,比賽誰能飛得最遠。我們作為唯一入選的大學生團隊,從設計投稿、尋找贊助商到實際打造作品,體驗到真正的創客精神與及動手實踐。
  • 經濟部Net-Zero競賽:因應臺灣2030年達到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,透過跨領域組隊之競賽方式,匯聚民眾意見,以公共運輸-電動巴士為主軸運具發想,提供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.0方案。
Red Bull Flugtag 的參賽者必須親手打造無動力的飛行器。

Red Bull Flugtag 的參賽者必須親手打造無動力的飛行器。

活動後與盧秀燕市長交流活動心得。

活動後與盧秀燕市長交流活動心得。

與創業團隊參與台北松菸文創的創業成果展。

與創業團隊參與台北松菸文創的創業成果展。

擔任PMI國際專案管理競賽中的英文簡報手。

擔任PMI國際專案管理競賽中的英文簡報手。

大學就是最適合犯錯、嘗試、成長的時刻,何不趁這段時間多多挑戰,把每一次探索都當作找到更好自己的契機呢?

世界經濟論壇與產業實戰:感受全球經濟的宏觀視野

大二時我選修由創能學院開設的「世界經濟論壇」榮譽課程,由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親自規劃,每週由四位教師共同授課。這門課由校內的重量級師長和企業領導人共同授課,內容剖析各國經濟發展與轉型,也重視跨域小組切磋共學,我認為是逢甲大學含金量最高也最特別的一堂課。另外,同樣也是創能學院開課的「產業實戰—動態競爭與調查分析」由時任逢甲大學校長的李秉乾、DIGITIMES社長黃欽勇、前台積電全球研發處長楊光磊、前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共同授課。這堂課聚焦企業實際面臨的產業轉型問題,組成團隊完成產業分析報告。

我們與日月光旗下的環鴻企業合作,進行車用電子進軍東南亞設廠的策略分析。由於東南亞每個國家有不同的優劣勢:越南勞動力成本低、人口紅利佳;泰國的汽車產業鏈完整;馬來西亞半導體封測基礎雄厚;印尼市場龐大且擁有鎳礦等,因此需要縝密的比較與評估,在期末盡可能地把每個國家的發展特性和趨勢報告給企業決策者。除了瘋狂爬文獻和看財報,這堂課讓我認知到學術與產業的結合,要產出有價值的洞察是如此不簡單的事。

創能學院的「世界經濟論壇」榮譽課程學期末的成果發表會,我代表團隊進行「缺電議題」報告,聚焦能源供需失衡的成因、再生能源發展的挑戰。

創能學院的「世界經濟論壇」榮譽課程學期末的成果發表會,我代表團隊進行「缺電議題」報告,聚焦能源供需失衡的成因、再生能源發展的挑戰。

Try Everything!

「時間管理」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一堂課,尤其逢甲大學的資源之多,無論是對國外有憧憬、對實習有夢想,學校都有許多機會給準備好的你!希望大家能在大學四年期間勇於嘗試各種可能,多方探索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舞台!

 

文|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 鄒大祺

學生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