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地圖
逢甲大學

三年努力,換來最精彩的一年 —原來在不知不覺裡,我早已準備好|逢甲財金系 高昕慈

deco

三年努力,換來最精彩的一年 —原來在不知不覺裡,我早已準備好|逢甲財金系 高昕慈

2025.09.30
國際移動

剛進到逢甲大學的時候,正值疫情最嚴重的時期。大一、大二經常在遠距課程與實體課程間來回切換。直到大二升大三的暑假,我參加了南韓成均館大學的暑期遊學團。在那一個月的時間裡,我第一次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們一起上課、合作完成英文報告。這些挑戰對當時的我來說既新鮮又陌生,但也讓我驚訝地發現自己其實能做到。

南韓成均館大學遊學團結業式。

南韓成均館大學遊學團結業式。

韓國中央大學全學年交換

因南韓成均館大學的遊學經驗,我下定決心要讓自己看見更廣闊的世界,於是在大四申請了到韓國中央大學的全學年交換。同時,我也清楚意識到自己語言能力的不足,因此在出國前的一個學期,特別選修了多門 EMI 全英文課程,並持續努力學習韓文,讓自己能更快適應當地課堂與生活。

正如我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話:「準備好總比毫無準備強。」

準備好總比毫無準備強。

準備好總比毫無準備強。

Global Fair 的難忘回憶

在交換的一年裡,Global Fair 絕對是我最難忘的活動之一。這是一個集合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的文化交流盛會,每個國家都設置攤位介紹自己。我帶去許多台灣的糖果餅乾,還特地戴上用韓文寫著「我是台灣人」的徽章,攤位前總是充滿笑聲與驚喜。

除了介紹台灣,我也走訪其他國家的攤位,體驗不同的文化活動,認識許多新朋友。這讓我深刻體會到,文化交流不是單向的展示,而是互動、分享與體驗。

第一學期參與Global Fair.

第一學期參與Global Fair.

第二學期參與Global Fair.

第二學期參與Global Fair.

在Global fair 德國攤位舉杯同樂。

在Global fair 德國攤位舉杯同樂。

作為中文 GSI 的榮幸

在我交換的第二學期,我有幸被選為 中文 GSI (Global Student Internship)。在眾多華語國家中脫穎而出,能代表中文對我而言是難得的榮譽。

雖然中文的需求不如其他語言熱門,但這讓我的交流方式更具彈性。我經常透過英文與來訪的學生對話,分享台灣的旅遊景點與美食,辦公室因此變得像個「文化交流站」。許多同學因此對台灣留下深刻印象,也讓我收穫了不少跨國友誼。這段經驗讓我明白,語言交換的價值不只在語言本身,更在於文化的連結與理解。

擔任韓國中央大學中文 GSI (Global Student Internship).

擔任韓國中央大學中文 GSI (Global Student Internship).

GLAM&GSI Hang out.

GLAM&GSI Hang out.

校園內外的驚喜

生活在校園裡,校慶週絕對是年度盛事。我不僅參加了斗山隊的棒球賽,體驗滿滿的韓式應援,還親眼見到 Aespa、Stayc 與 NCT Dream 的演出,氣氛宛如跨年演唱會,也深刻感受到韓國學生對母校的認同與熱情。

課餘時間,我則透過各種交通方式探索韓國:搭 KTX 到釜山初次挑戰衝浪,搭高速巴士到江原道品嚐海鮮、打卡《鬼怪》拍攝地,搭地鐵到水原參觀古蹟與博物館,甚至搭國內線班機飛往麗水,短短一小時就能抵達南部海濱城市。每一段旅程都帶給我不同的驚喜與回憶。

尤其是第一次滑雪的經驗,雖然跌倒無數次,但也讓我體悟到:「在哪跌倒,就在哪站起來。」

出國交換的學生生活,就是要好好體驗,滑雪、沖浪、校慶棒球賽,還和南韓中央大學校長合影。

出國交換的學生生活,就是要好好體驗,滑雪、沖浪、校慶棒球賽,還和南韓中央大學校長合影。

最精彩的大學最後一年

當初在成均館大學遊學團時,我意識到自己的語言不足,也因此下定決心在之後默默補強。在冥冥之中,我發現自己早已準備好了一切,因此才能真正無負擔地享受這一年精彩而充實的交換生活。正所謂「準備好總比毫無準備強」,這句話正好總結了我前三年的努力與最後一年的收穫。

回顧這一年,我最感謝的是過去三年的努力。因為我在三年內完成了 128 學分、證照考試,並在大二下就提早完成跨領域專題,才能在大四這年無後顧之憂地整整一年出來交換,而不需要延畢。

這一年不僅僅是單純的出國,而是一次把自己完全投入在異國環境的挑戰與體驗。從課堂到活動、從校園到旅程,每一天都充滿學習與成長。更重要的是,我遇見許多珍貴的人,因為他們,這段日子充滿了幸福與笑聲。給正在看這篇分享的你,或許現在的你覺得準備遙遙無期,但只要一步一步累積,當機會來臨時,你會發現自己早已準備好,去探索世界。

最感謝的是過去三年的努力,讓我能在大四這年無後顧之憂的出國交換一整年。

最感謝的是過去三年的努力,讓我能在大四這年無後顧之憂的出國交換一整年。

文|財務金融學系 高昕慈

學生分享